首页> 联创动态>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搜索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江苏联创伟业律师事务所 | 2021-04-02 17:12:10 | 作者:民商部 | 浏览量:1040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一、来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存在差异,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清明节曾经只是一个节气,后来与寒食节合并,才有了清明节。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很长,近20天内均属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内。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主要习俗

1、扫墓祭祖

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2、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3、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4、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

5、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6、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7、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8、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9、禁火寒食

寒食节也是属于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祭祀活动之前都会进行改火寒食,这是属于一种很传统也是很严谨的祭祀活动之一。 

 

关于清明节就介绍到这里,马上就要清明放假了,希望小伙伴们在文明祭祖的同时也能享受愉快的假期!

 

免责声明:

本站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网站,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25-57901503

 



法律咨询电话: 025-57900829

扫一扫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咨询

官方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