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联创动态>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搜索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江苏联创伟业律师事务所 | 2021-12-06 10:18:29 | 作者:民商部 | 浏览量:815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为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提高广大群众防骗意识,国家反诈中心制作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了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揭批了诈骗犯罪手法。文末有防骗神器,同时进行了防骗提示。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1、凡是“不要求资质”,且放款前要先交费的网贷平台,都是诈骗!

2、凡是刷单,都是诈骗!

3、凡是通过网络交友,诱导你进行投资或赌博的,都是诈骗!

4、凡是网络购物遇到自称客服要退款,索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领导”、“熟人”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公检法”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7、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QQ、微信拉你入群,让你下载APP或点击链接进行投资、赌博的,都是诈骗!

8、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让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

9、凡是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的”,都是诈骗!

10、凡是非官方买卖游戏装备或者游戏币的,都是诈骗!

公安部公布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方法

1、QQ冒充好友诈骗

2、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3、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4、微信伪装身份诈骗

5、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6、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

7、微信点赞诈骗

8、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诈骗

9、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10、虚构车祸诈骗

11、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12、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13、虚构绑架诈骗

14、虚构手术诈骗

15、贷款诈骗

16、重金求子诈骗

17、PS图片实施诈骗

18、“猜猜我是谁”诈骗

19、购物退税诈骗

20、网络购物诈骗

21、低价购物诈骗

22、包裹藏毒诈骗

23、引诱汇款诈骗

24、提供考题诈骗

25、高薪招聘诈骗

26、复制手机卡诈骗

27、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28、订票诈骗

29、ATM告示诈骗

30、伪基站诈骗

31、金融交易诈骗

32、办理信用卡诈骗

33、兑换积分诈骗

34、二维码诈骗

35、钓鱼网站诈骗

36、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37、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38、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39、电话欠费诈骗

40、电视欠费诈骗

41、退款诈骗

42、收藏诈骗

43、机票改签诈骗

44、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

45、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46、快递签收诈骗

47、医保、社保诈骗

48、刷卡消费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记住“三不一多”原则:

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宣传千万次,从不认真看。

骗后急报警,天天催破案。

骗子在境外,警察侦办难。

破案要条件,防范是关键。

源头被阻断,哪里有发案?

信息多转发,人人来宣传。

伎俩多知晓,防患于未然!


手机必备反诈利器!速来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新型犯罪

公安机关在加强打击的同时

坚持防范为先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

不断加强和提高

群众反诈防诈的意识和能力

近期

公安部重磅推出反诈利器

 “国家反诈中心”App 

在此

小编为您奉上

这款反诈利器下载注册的整体流程

快快用起来吧!

下载注册方法

1、各大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下载。

2、开应用,点击“快速注册”,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点击“下一步”,完善账号并保存。

3、继续完善信息,完成身份认证(人脸识别)。


功能介绍 

国家反诈中心APP旨在帮助用户维护电信网络安全,为用户建立电信网络涉案举报渠道,增强防范宣传,致力于构建良好的电信网络环境。


注意事项 

使用线索提供、指尖举报、号码标注功能时,需先身份验证。

APP使用时,需要点击“诈骗预警”模块授权手机权限,如“照片访问”“视频访问”“访问短信”“访问通讯录”等等所有权限点击【总是允许】。


国家反诈中心APP集多重功能于一身:诈骗预警、快速举报诈骗、防诈反骗知识学习等等,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这款APP的用处:

1. 可以免费为您提供防骗保护,当收到涉嫌诈骗的电话、短信、网址或者安装涉嫌诈骗的APP时,可以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及时预警,极大的降低受骗可能性。

2. 对非法可疑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进行在线举报,为公安提供更多的反诈线索。

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如果发现可疑的手机号、短信,赌博、钓鱼网站,诈骗APP等信息,可以在“我要举报”模块进行举报,后台会及时封杀他们。

3.定期推送防诈文章,曝光最新诈骗案例,提高防骗意识。同时会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等人群特点,测试被骗风险指数,防患于未然。

4.进行风险查询,在涉及陌生账号转账时,可以验证对方的账号是否涉诈,包括支付账户、IP网址、QQ、微信等,及时避开资金被骗风险。

5.进行真实身份验证,在社交软件上交友、转账时,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对方冒充身份进行诈骗。

目前

“国家反诈中心”APP

全国注册用户已超过6500万

已向用户发送预警2300万

接受群众举报涉诈线索65万

在防范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民参与,携手反诈

全文可参见以下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4uG8f6bkwhJ179qTleiLmw



法律咨询电话: 025-57900829

扫一扫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咨询

官方微信客服